当前位置: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中国民族报:用歌声凝聚力量 ——乔羽歌词镜像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2-09-08 浏览:

用歌声凝聚力量

——乔羽歌词镜像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杜军 刘向权

今年6月,著名词作家乔羽逝世,享年95岁。乔羽一生都在为祖国歌唱、为人民歌唱、为中华民族歌唱,在他创作的1000多首歌曲中,始终贯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这个永恒的主题。

乔羽在创作中寓情、理、境于歌词,以歌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对国家的认同,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抒发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国情怀,描绘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画卷。在一遍遍的传唱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各族人民的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各族儿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心系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歌声植根于心灵深处。

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为虞山释律然《息影斋诗钞》所撰序中说,“诗贵有禅理禅趣”。歌词创作也需要“造境达理,境中寓理”。

历史记忆是人们对过去的追溯和总结。乔羽在《百家姓》《台儿庄小唱》《问国耻谁雪》等作品中,回溯历史、追忆往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也许近在咫尺,也许远隔天涯,五洲四海飘香,根系都在中华”(《百家姓》),这种“根”的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道德经》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淮南子》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自古以来,各族人民植根于中华大地,繁衍生息、守望相助,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绘就了各民族共创中华的美好画卷。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

“山垂泪,水呜咽,国门破,金瓯缺……”《问国耻谁雪》回顾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强调“五千年历史途程有光辉灿烂,也有悲壮惨烈”。“台儿庄,我的家,当年一场血战,从此名扬天下……”《台儿庄小唱》回望了台儿庄血战史,强调“这里铭刻着咱们民族的尊严”“这里激励着后代子孙的奋发”。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伟大祖国的强大力量。

抒发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国情怀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家国情怀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家国的关注关心关爱之情。乔羽创作的歌词中,不仅有“爱我中华”的呐喊,更有“壮我中华”的高歌,彰显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强调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引导人们在传唱中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乔羽用“一家”“兄弟姐妹”等歌词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几句歌词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非常精炼地突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乔羽的许多作品中,都饱含热爱祖国、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情。如,“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千百万好儿女,正在营造一个崭新的家”(《台儿庄小唱》),“说一说沧桑,叙一叙家常,诉一诉衷肠:大好神州是故乡”(《炎黄之歌》),“用生命保卫母亲的平安,用鲜血换取大地的丰盈”(《上甘岭英雄颂》)等。这些深情的呼唤,广泛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情感。

描绘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画卷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乔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充分发挥歌词兼具小说的文本叙事和传媒作用,在歌词中造境,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进行了热情展望。

《难忘今宵》这首歌自1984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至今已作为保留曲目传唱了38年。“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在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之际,这深情的吟诵饱含中华儿女千千万万个心愿,饱含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祝福你啊,威武不屈的中华民族,祝福你啊,神圣庄严的伟大祖国”,《祝福中华》中不仅有祝愿,还有对中华民族未来的畅想,如“山要巍峨,水要澄澈,春要耕耘,秋要收获;花草树木要风调雨顺,百姓人家要安乐祥和”,“要正义,要统一,要和平,要建设”,并祝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此外,“一代新人走来,开辟新天新地”(《祖国晨曲》),“我们让华夏大地风调雨顺,我们把神州圣土织成锦绣乾坤”(《九亿农民》)等,景与境交融、过去与现在结合、现实与想象交织,充分调动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号召人们聚力于国家建设。乔羽在创作中生动描绘了建设怎样的新中华、怎样建设新中华,激发起中华儿女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

乔羽曾说,“我素来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玉食、高堂华屋,它就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就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如果我的歌词还有可取之处,那就是我注重在不同的年代写人民的心理,写人民大众最真实的感情。”乔羽的歌词如同我们的“家常饭”“粗布衣”,朴实亲切、朗朗上口、感人至深,即使人们彼此素不相识,也能伴随相同的旋律,唱出同样深情的歌曲。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乔羽为祖国而歌、为人民而歌、为中华民族而歌的精神,通过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