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六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暨硕博生论坛”在西安开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1-07-09 浏览:

2021年07月08日   会议现场 本网实习记者 郝璟华/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郝璟华)2021年是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第三周期的关键之年。持续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既是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机制改革、实现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升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7月8日,“第六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暨硕博生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硕博生代表近500人参加,集中展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探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理论发展、方法改进及研究创新。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处长许广玺主持开幕式。

党怀兴在致辞中介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国家“2011”计划支持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更是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作为协同单位,依托教师教育处,协同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学部、心理学院等单位参与分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指出,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陕西师范大学已经先期投入了30万元科研经费,在监测工具研发、省级抽样实施方案制定和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陕西师大已经建立了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发专家组,通过命题和三轮审核磨题,初步打造出一支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命题专家队伍。目前,陕西师大教师教育处牵头为省级质量监测投入50万元智能阅卷系统,为后续质量监测常态化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同时,还计划在年底启动大数据质量监测平台监测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全过程数据进行智能化测评分析,形成现代化的监测评价治理方式,为建强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实现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党怀兴表示,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师范院校,服务地方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学校将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研究与资源优势,建设专业化监测机构与专家团队,搭建高水平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提升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水平,服务全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0日,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教育厅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举行。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王恒斌与陕西师大校领导出席签约仪式。此次签订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强化双方协作,通过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高质量基础教育做好导向和诊断,为陕西加快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辛涛教授在讲话中表示,2007年,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迄今,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建立省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并逐步在各省市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评价和学业测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立,成为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起到良性导向作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作为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逐步对教育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并采取政府约谈、限期整改、效果追踪和问责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与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对政府教育管理、学校办学行为的约束力。

辛涛认为,义务教育基本质量监测制度,是与国家义务教育制度相配套的一项非常关键、非常基本的制度。国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必要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底线性要求,并进行监测。义务教育学校的首要职责是满足政府对基本质量的底线要求,政府的职责是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质量,在底线之上,学校在办学特色上百花齐放。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已经在全国实施,但监测机构体系还不够健全,还没有建立义务教育基本质量常模参照标准,监测结果也未与教育督导、政府教育绩效评价挂钩,无法成为调节政府教育资源配置的有力杠杆。因此,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全国义务教育基本质量常模标准,鼓励省级建立自己的常模标准,健全监测机构,把义务教育基本质量达标情况作为教育督导和地方政府教育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辛涛提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不仅要在中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方面有所突破,以综合素质评价推动育人模式变革,还需要在升学考试与课堂教学评价以外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建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重要手段。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领域的重大议题先后作了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副主任衣新发教授主持大会主旨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辛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计算教育学的现状与前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宋乃庆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新时代增值评价应用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证研究-基于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分析》,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柳海民的报告题目为《高质量: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路向与评价导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罗良的报告题目为《儿童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两项元分析研究的结果发现与启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黄瑾的报告题目为《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研制》,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卫平的报告题目为《学校创新指数的构建》。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是科学、及时、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状况,推动教育管理和决策科学化,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进行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过程中,一批学校和地区表现优异、数据亮眼,而量化的成绩背后,他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进行的创新探索及其取得的经验,更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接下来为期2天的会议中,国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硕博生,将围绕“学科监测”“区域教育质量检测服务与提升”“关键影响因素与教育政策分析”“教育评价技术与方法”“PISA国际监测”“学前、高中质量监测”等六大专题,在九个分会场作专题报告。与会学者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改革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撑。

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承办,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

报道链接:http://www.cssn.cn/zx/xshshj/xsnew/202107/t20210708_53462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