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中国教育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2-08-07 浏览:

师大新闻网讯 8月4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第2版刊登了我校副校长党怀兴和教务处李正德的署名文章“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文章指出,陕西师范大学长期坚持“学生为本,质量第一”办学宗旨,基于“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可持续改进”理念,从“三级三类”升级优化为“三级五类”,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内本科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提供了实践参考。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8/04/content_612647.htm?div=-1

全文如下: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党怀兴 李正德

完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升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是强化“以本为本”办学理念的“助推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防火墙”。陕西师范大学长期坚持“学生为本,质量第一”办学宗旨,基于“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可持续改进”理念,从“三级三类”升级优化为“三级五类”,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内本科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提供了实践参考。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直进行着积极探索和不断优化,但受制于评价导向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了一定制约,主要表现在质量文化建设较为迟滞、质量体系不够系统完备、质量管理外部参与不够、质量改进往往流于形式四个方面。

陕西师范大学1996年开始探索构建“三级三类”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级”是指以院(系)、教研室和教师为3个评估级别;“三类”是指以院(系)教学工作水平、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质量为对象的3种评估类型,历经10余年实践,成效显著。进入新时代,核心内容优化升级为“三级五类”,重组确立了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基层教学组织(系、教研室、教学团队或课程组等)和学院3个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实施层级,学生发展、教师教书育人、课程(课堂、教材、实习等)建设、专业建设、学院本科教学评估5个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实施类别,紧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两个办学核心目标,抓住了“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关键办学要素和主体,实施全方位、全要素、立体化、精细化质量保障和监控。

在“三级五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路径方面,一是精神引领,打造“五自”教学质量文化。弘扬和践行学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形成的“西部红烛精神”,引导全校上下形成立德树人、重教好学的浓郁氛围,人才培养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打造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文化。定期组织全校本科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集思广益,统一思想。2018年起,全面实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年全面推进“本科教育评价综合改革”,2022年起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智慧建设工程”。通过持续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三全育人”格局和“十全育人”体系,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架桥铺路。二是抓住关键,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在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的基础上,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标准建设的体制机制,贯彻“原则性与灵活性、刚性与柔性相统一”的标准实施原则,着力构建两类质量标准体系。其一,构建教学评估质量标准体系,覆盖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类关键评估主体。其二,构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覆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考核五大关键教学环节。经过多年建设和完善,已形成一整套体系完备、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加强执行力度,使各项教学质量标准和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三是精准施策,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抓住本科教育教学核心环节,深入实施五类内部质量评估。构建以“定期评估与年度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体系,以“定期评估、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大类招生分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建设评估体系,以“立规矩、把关口、建组织、守阵地、促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建设评估体系,以“师德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书育人评价体系和以“育学风、促发展、重跟踪”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四是建章立制,加强教学质量组织保障。校院两级协同行动,“领导、部门、教师、学生”四方主体共同参与,建立起了涵盖全面、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组织建设方面,建立了“专家、行政、督导”三类管理组织,“学术委员会教学专门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两类督导组织,“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五类管理制度,“系、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多元化基层教学组织,以及“领导、同行、督导、学生”全员听课评课制度。制度建设方面,针对五类主体,抓住核心关键,覆盖所有环节,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努力夯实实施基石。在学校层面本科教育教学总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学生教育管理、就业指导管理”六类管理制度。出台了系列特色制度文件,如《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施方案》《专业评估实施方案》《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学业警示实施办法》等。五是多管齐下,构筑持续改进机制。畅通“最后一公里”,构筑“多渠道收集、多形式反馈、多方式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关注校外质量主体,积极吸纳人才培养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质量管理,建立内外联动、闭合循环的反馈改进机制。

从实施效果来看,一是质量文化深入人心,质量要求全面落实。该质量体系确保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质量文化成为了师生共同建构与相互认同的过程。注重结论的形成过程和反馈改进,体现了其诊断、改进和预警的功能,使得质量管理成为自我诊断和改进的过程。二是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全方位的质量监控,规范了校院、专业、教学组织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教师教学投入更加积极,教学成果产出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投入教学的积极性,推动了标志性教学成果的产出。四是学生成绩优良,学习成果突出。学生发展激励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持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持续提高。五是社会反响较好,影响力逐步扩大。健全的质量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当前,学校作为牵头院校正在全力推进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成立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将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面与参与校、受援校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三级五类”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西部师范院校办学质量整体提升贡献“陕西师大方案”,为西部教师教育振兴作出“陕西师大贡献”。

(作者单位均系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