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师大要闻 > 正文

师大要闻

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十大新闻揭晓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3-01-16 浏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望2022,陕西师大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用温暖和奋斗书写了不平凡的精彩华章。“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今天正式揭晓,让我们一起回眸那些属于师大人的“高光时刻”,共同见证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展望2023,让我们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奋力谱写新征程上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1.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学校党委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作宣讲报告,所有校领导走进学院和党政职能部门进行宣讲。举办干部教师培训班、学习班,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宣传活动,实现师生学习全覆盖。召开社科专家学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设立“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聚焦青年学生,创新开展“党委书记与青年学子共话成长半月谈”,“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团日,学生“红烛班”“红石榴班”开班宣讲等活动,学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2.构建“1+8+X”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生命线,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要途径和手段,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工作等多个方面形成制度性文件和常态化长效化体制机制,构建起“1+8+X”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全面推动党建思政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积极推进“两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关键”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获评“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和“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3.青年学子捷报频传,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迈出新步伐

2022年,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扩大“优师计划”师范生招生规模,增至650人,招生数量为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之首。坚持“五育并举”,努力培养造就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学子在各类评选、竞赛中捷报频传,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4项;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光明日报》刊发《以“四有”好老师点亮西部基础教育》报道,宣介我校探索构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服务西部基础教育的典型做法。

4.强化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彰显陕师力量

出台《“十四五”教师教育发展规划》《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擘画学校教师教育发展蓝图,明确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启动教育部协同提质计划陕西师范大学组团工作,作为牵头高校与天津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三所参与帮扶高校共同帮扶渭南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琼台师范学院等三所重点支持院校;由我校发起的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务实合作新成效推进西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实施西部师范院校师资提升计划基础上,开展陕西教师发展计划,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顺利举行第一次全院大会暨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招收首届硕士生27人、博士生110人,积极为陕西和西部培养高层次教师人才提供支撑。游旭群校长先后在教育部“优师计划”及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工作推进会、教育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落实工作部署会上作交流发言。

5.构筑“四维驱动”学科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

学校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一流学科、如何建设一流学科”这一主题,确立了“四维驱动”的学科新布局和发展新思路,即构建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牵引的教师教育学科之维,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为牵引的文史学科之维,以化学为牵引的理工科学科之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国家安全学为牵引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维。通过开展“6+2”学科建设专项行动、推动“一科一策”建设模式、设置学科建设关键岗位等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6.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实现历史性突破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功入选,顺利进入第二轮建设期。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取得优异成绩,参评学科整体进步明显,实现预期目标。

2022年,我校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我校共有4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19个师范类专业有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建设点。

7.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一批优秀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2年,学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年引育12位国家级人才,全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文学院以张新科教授为负责人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学部李少梅教授获得第18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二等奖;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李贵安教授荣获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实现我校零的突破,外国语学院刘全国教授、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李小平教授、教育学部龙宝新教授荣获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外国语学院外籍教师娜塔莉·察廖娃教授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三秦友谊奖”。

8.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一流教育评价体系

2022年,学校紧密结合发展实际,构建“2+3+X”业绩评价体系,出台哲学科学与自然科学高质量科研业绩认定办法,形成业绩成果T级认定机制,强化分类评价,破除“五唯”顽疾;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按成果目录采取“学校指定+学院推荐认定”模式,激发学院主动性。坚持“五育并举”,出台《本科生体育考查实施细则》《新时代本科生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新时代本科生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优化学生评价。成立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处、附属学校管理办公室、教师发展学院,持续优化机构职能,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9.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2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5项,立项总数位居全国第16位;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2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立项总数并列全国第4位;获批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200余项。获批理工类国家级项目130项,化学化工学院杨鹏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实现我校自主培养国家杰青的历史性突破;化学化工学院房喻院士团队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入选IUPAC 2022化学十大新兴技术;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纳米光学团队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封面文章;“档案保护科技”和“人抗体制备专利和重组功能酶”两组重大科技成果分别成功落地转化500万元。

10.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党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属地防疫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师生员工主动作为、履职尽责,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适时调整校园防控措施,共同守护住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