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月9日(星期三)全天
主会场:文汇楼C区211报告厅
一、开幕式及主题发言
时间:08:00—12:00
会场:文汇楼C区211报告厅
时间 |
议程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主持人 |
08:00-08:30 |
开幕式 |
何志龙 |
院领导致辞 宣布年会安排 |
李秉忠 |
08:30-10:20 |
主题发言 (上半场) |
王晖 |
远古东夷九尾狐与西戎九头蛇部落的结构人类学阐释 |
萧正洪 |
曹玮 |
陕晋高原青铜器的综合研究 |
周晓薇 |
隋代鲜卑族乞伏氏与贺娄氏之新史料 |
于赓哲 |
成仙初阶观念与《神农本草经》的三品药划分法 |
评议及提问 |
10:20-10:40 |
中场休息 |
10:40-12:00 |
主题发言 (下半场) |
马瑞映 |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现状与历史学的创新发展 |
王成军 |
胡舶 |
近三年来国内冷战国际史研究综述 |
侯亚伟 |
近代中国民间宗教中的五教合一思想——以世界红卍字会道院为中心 |
评议及提问 |
12:00-14:00 |
午间休息 |
二、分组讨论
第一阶段:14:00—15:50
茶 歇:15:50—16:10
第二阶段:16:10—17:20
休 息:17:20—17:30
第一组 中国史甲组
会场:C区218室
主持:王晖;评议:艾冲 李忠林
记录:王红亮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吕亚虎 |
古文“字”字形义探析 |
2 |
庞慧 |
论先秦诸子对语词的使用与其学说的构建 |
3 |
卢中阳 |
先秦中国与古代世界 |
4 |
王红亮 |
包山楚简里的“典”考述 |
5 |
骆扬 |
古典史学编纂中的历史意识 |
6 |
崔建华 |
秦国政治体发育进程中的文化运作——以大禹传说为中心 |
7 |
艾冲 |
两汉时期河套政区历史地理研究的进展 |
8 |
李忠林 |
汉代的式盘与式占 |
9 |
张文安 |
两汉流放地的比较研究 |
第二组 中国史乙组
会场:C区424会议室
主持:周晓薇;评议: 黄寿成 王雪玲
记录:翁彪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张宗品 |
《汉志》称“臣”考——兼论班固续《仓颉篇》问题 |
2 |
吕东超 |
《诚斋集》校读札记 |
3 |
翁彪 |
敦煌禅籍合卷写本初探 |
4 |
郭海文 |
历史书写民间记忆石刻记录——新出唐代昇平公主墓志研究 |
5 |
王雪玲 |
《南村辍耕录》明成化十年戴珊本再认识——兼论古籍整理底本选择的重要性 |
6 |
黄寿成 |
吕光西征与前秦政权之败亡 |
7 |
牛敬飞 |
论十六国时期北方边疆诸国都城之变迁——基于地缘政治的分析 |
8 |
苏小华 |
天监六年敕答臣下审神灭论事探析 |
9 |
权家玉 |
从门生与吏部郎谈南朝的士庶关系 |
第三组 中国史丙组
会场:C区524会议室
主持:薛平拴;评议:杜文玉 焦杰 拜根兴
记录:葛洲子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杜文玉 |
论杏花村与杏花村诗 |
2 |
薛平拴 |
从《全唐诗》看唐代文人对于酒的消费 |
3 |
焦杰 |
性别视角下的唐代在室女出家现象探微——以唐代墓志为中心 |
4 |
拜根兴 |
隋唐时代出使高句丽三使者墓志考释 |
5 |
胡耀飞 |
唐代岭南研究的海洋史视角:读王承文《唐代环南海开发与地域社会变迁研究》 |
6 |
冯立君 |
长安之东:唐代丝绸之路的延伸——从撒马尔罕壁画“鸟羽冠使者”说起 |
7 |
李宗俊 |
《释童真墓志铭》与隋朝二帝崇佛相关问题 |
8 |
介永强 |
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风貌一瞥 |
9 |
葛洲子 |
唐末五代禅宗寺院的官选住持 |
第四组 中国史丁组
会场:C区217会议室
主持:王双怀 评议:沙武田 施建雄
记录:陈玮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王双怀 |
关于柴窑的几个问题 |
2 |
伊琳娜·波波娃 |
题目待定 |
3 |
沙武田 |
读图的厚背景和被表象误导的历史图像——重新认识敦煌西夏石窟艺术史之面貌及其内涵 |
4 |
石建刚 |
宋金西夏时期陕北与敦煌布袋和尚图像比较研究——兼谈陕北宋金石窟对敦煌西夏石窟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5 |
陈玮 |
新见北宋保宁院山寺党项民众建塔碑研究 |
6 |
邓锐 |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宋代史学近世化 |
7 |
张光伟 |
西夏字部首的自动提取 |
8 |
袁良勇 |
试论北宋士大夫的外交决策理念 |
9 |
刘戈 |
论校对与科研 |
10 |
徐赐成 |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历史课——基于“历史好课标准”讨论的讨论 |
11 |
蔡娜 |
近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几处地理问题的探讨 |
第五组 中国史戊组
会场:A区409会议室
主持:黄正林;评议:张华腾 温艳
记录:于海兵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张华腾 |
革命先烈的足迹:井勿幕的理想与追求研究 |
2 |
黄正林 |
《共进》、共进社与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 |
3 |
温艳 |
一个或多个:1947-1948年解放区土改阶级划分标准的讨论——以绥德分区为例 |
4 |
石涛 |
制度异化:近代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述论 |
5 |
田武雄 |
近代中国时间变革刍议:过程、意涵及其研究 |
6 |
于海兵 |
五四时期民粹主义思潮中的乌托邦意识 |
7 |
耿磊 |
革命的准备:华北解放区工作队的组建与派出 |
第六组 世界史甲组
会场:C区501室
主持:李化成;评议:王成军
记录:忻怿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王成军 |
统一的多样性、普遍性和规律性问题的思考——“视域融合”论与历史比较观的融通 |
2 |
李化成 |
身体与信仰:论中世纪西欧的鞭笞苦行 |
3 |
杨盛翔 |
人文主义者的城邦人口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城邦观念的一个侧面 |
4 |
白建才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隐蔽的宣传战 |
5 |
于留振 |
“新资本主义史学”:近年来美国史研究的新动向 |
6 |
梁红光 |
美国早期州政府的构建与治理效力研究 |
7 |
孙坚 |
公投视角下的苏格兰分离运动探析 |
8 |
忻怿 |
“让中国人同我们站在一条船上”——英国对华军售秘闻考(1973-1982) |
第七组 世界史乙组
会场:C区211报告厅
主持:何志龙;评议:胡舶 韩中义 黄达远
记录:李大伟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周厚琴 曹维安 |
斯拉夫人的族源及早期历史 |
2 |
宋永成 |
1948-1953年苏联全国性反犹运动举隅——以“医生案件”为中心 |
3 |
赵旭黎 |
俄国农村的“十月革命”及其影响——以村社与贫农委员会的博弈为中心的考察 |
4 |
霍文勇 |
古代两河流域万字符号研究 |
5 |
何志龙 |
中东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特征 |
6 |
龙国仁 |
哈萨克斯坦迁都与民族国家建构 |
7 |
黄达远 |
东方主义、东方学与知识秩序中的“中亚” |
8 |
Seevan Saeed |
The New Conflict in the Region between Three (NEO-Powers) |
9 |
韩中义 |
丝绸之路与多元文化结构考察 |
10 |
李如东 |
部落、城市与国家:基于伊本·赫勒敦论著的讨论 |
11 |
陈东杰 |
日本中亚政策的回顾与发展趋势分析 |
12 |
李大伟 |
西域古国可萨改宗犹太教考论 |
第八组 考古学组
会场:文汇楼A区111报告厅
主持:郭艳利;评议:张懋镕 曹玮 杨瑾
记录:张寅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胡保华 |
变革:夏商之际中原地区的文化互动 |
2 |
毕经纬 |
祛魅:商周青铜器的世俗化——以海岱地区为例 |
3 |
张寅 |
公元前1千纪新疆地区偏洞室墓葬形制的东传 |
4 |
郭艳利 |
秦墓出土的S形带状饰探析 |
5 |
徐涛 |
图像史料下的史实拓展——以《步辇图》为中心 |
6 |
朱君孝 |
浅谈考古发掘报告对遗迹遗物的描述格式 |
7 |
杨瑾 |
试论博物馆“丝绸之路”主题展览的叙事性——以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三项陈列展览奖为例 |
8 |
卜琳 |
基于用户视角的博物馆功能设计——博物馆交互技术运用与观众身份认知之间的平衡术 |
三、总结发言及闭幕式
时间:17:30—18:10
会场:文汇楼C段211学术报告厅
主持:李秉忠
议程:
1、小组总结汇报;
2、优秀年会论文颁奖
附:会务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何志龙 杜海斌
成员:程蕾 郭艳利 李秉忠 曹伟
(二)保障组
组长:曹伟
成员:王春阳 洪海安 张光伟 孙懿文 王欢 鲁旭萌
(三)秘书组
组长:李秉忠
成员:刘晓东 梁丽 齐耐心 鲍丹琼 于晚露
2018年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年会
日期:2019年1月9日(星期三)全天
主会场:文汇楼C区211报告厅
一、开幕式及主题发言
时间:08:00—12:00
会场:文汇楼C区211报告厅
时间 |
议程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主持人 |
08:00-08:30 |
开幕式 |
何志龙 |
院领导致辞 宣布年会安排 |
李秉忠 |
08:30-10:20 |
主题发言 (上半场) |
王晖 |
远古东夷九尾狐与西戎九头蛇部落的结构人类学阐释 |
萧正洪 |
曹玮 |
陕晋高原青铜器的综合研究 |
周晓薇 |
隋代鲜卑族乞伏氏与贺娄氏之新史料 |
于赓哲 |
成仙初阶观念与《神农本草经》的三品药划分法 |
评议及提问 |
10:20-10:40 |
中场休息 |
10:40-12:00 |
主题发言 (下半场) |
马瑞映 |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现状与历史学的创新发展 |
王成军 |
胡舶 |
近三年来国内冷战国际史研究综述 |
侯亚伟 |
近代中国民间宗教中的五教合一思想——以世界红卍字会道院为中心 |
评议及提问 |
12:00-14:00 |
午间休息 |
二、分组讨论
第一阶段:14:00—15:50
茶 歇:15:50—16:10
第二阶段:16:10—17:20
休 息:17:20—17:30
第一组 中国史甲组
会场:C区218室
主持:王晖;评议:艾冲 李忠林
记录:王红亮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吕亚虎 |
古文“字”字形义探析 |
2 |
庞慧 |
论先秦诸子对语词的使用与其学说的构建 |
3 |
卢中阳 |
先秦中国与古代世界 |
4 |
王红亮 |
包山楚简里的“典”考述 |
5 |
骆扬 |
古典史学编纂中的历史意识 |
6 |
崔建华 |
秦国政治体发育进程中的文化运作——以大禹传说为中心 |
7 |
艾冲 |
两汉时期河套政区历史地理研究的进展 |
8 |
李忠林 |
汉代的式盘与式占 |
9 |
张文安 |
两汉流放地的比较研究 |
第二组 中国史乙组
会场:C区424会议室
主持:周晓薇;评议: 黄寿成 王雪玲
记录:翁彪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张宗品 |
《汉志》称“臣”考——兼论班固续《仓颉篇》问题 |
2 |
吕东超 |
《诚斋集》校读札记 |
3 |
翁彪 |
敦煌禅籍合卷写本初探 |
4 |
郭海文 |
历史书写民间记忆石刻记录——新出唐代昇平公主墓志研究 |
5 |
王雪玲 |
《南村辍耕录》明成化十年戴珊本再认识——兼论古籍整理底本选择的重要性 |
6 |
黄寿成 |
吕光西征与前秦政权之败亡 |
7 |
牛敬飞 |
论十六国时期北方边疆诸国都城之变迁——基于地缘政治的分析 |
8 |
苏小华 |
天监六年敕答臣下审神灭论事探析 |
9 |
权家玉 |
从门生与吏部郎谈南朝的士庶关系 |
第三组 中国史丙组
会场:C区524会议室
主持:薛平拴;评议:杜文玉 焦杰 拜根兴
记录:葛洲子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杜文玉 |
论杏花村与杏花村诗 |
2 |
薛平拴 |
从《全唐诗》看唐代文人对于酒的消费 |
3 |
焦杰 |
性别视角下的唐代在室女出家现象探微——以唐代墓志为中心 |
4 |
拜根兴 |
隋唐时代出使高句丽三使者墓志考释 |
5 |
胡耀飞 |
唐代岭南研究的海洋史视角:读王承文《唐代环南海开发与地域社会变迁研究》 |
6 |
冯立君 |
长安之东:唐代丝绸之路的延伸——从撒马尔罕壁画“鸟羽冠使者”说起 |
7 |
李宗俊 |
《释童真墓志铭》与隋朝二帝崇佛相关问题 |
8 |
介永强 |
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风貌一瞥 |
9 |
葛洲子 |
唐末五代禅宗寺院的官选住持 |
第四组 中国史丁组
会场:C区217会议室
主持:王双怀 评议:沙武田 施建雄
记录:陈玮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王双怀 |
关于柴窑的几个问题 |
2 |
伊琳娜·波波娃 |
题目待定 |
3 |
沙武田 |
读图的厚背景和被表象误导的历史图像——重新认识敦煌西夏石窟艺术史之面貌及其内涵 |
4 |
石建刚 |
宋金西夏时期陕北与敦煌布袋和尚图像比较研究——兼谈陕北宋金石窟对敦煌西夏石窟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5 |
陈玮 |
新见北宋保宁院山寺党项民众建塔碑研究 |
6 |
邓锐 |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宋代史学近世化 |
7 |
张光伟 |
西夏字部首的自动提取 |
8 |
袁良勇 |
试论北宋士大夫的外交决策理念 |
9 |
刘戈 |
论校对与科研 |
10 |
徐赐成 |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历史课——基于“历史好课标准”讨论的讨论 |
11 |
蔡娜 |
近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几处地理问题的探讨 |
第五组 中国史戊组
会场:A区409会议室
主持:黄正林;评议:张华腾 温艳
记录:于海兵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张华腾 |
革命先烈的足迹:井勿幕的理想与追求研究 |
2 |
黄正林 |
《共进》、共进社与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 |
3 |
温艳 |
一个或多个:1947-1948年解放区土改阶级划分标准的讨论——以绥德分区为例 |
4 |
石涛 |
制度异化:近代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述论 |
5 |
田武雄 |
近代中国时间变革刍议:过程、意涵及其研究 |
6 |
于海兵 |
五四时期民粹主义思潮中的乌托邦意识 |
7 |
耿磊 |
革命的准备:华北解放区工作队的组建与派出 |
第六组 世界史甲组
会场:C区501室
主持:李化成;评议:王成军
记录:忻怿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王成军 |
统一的多样性、普遍性和规律性问题的思考——“视域融合”论与历史比较观的融通 |
2 |
李化成 |
身体与信仰:论中世纪西欧的鞭笞苦行 |
3 |
杨盛翔 |
人文主义者的城邦人口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城邦观念的一个侧面 |
4 |
白建才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隐蔽的宣传战 |
5 |
于留振 |
“新资本主义史学”:近年来美国史研究的新动向 |
6 |
梁红光 |
美国早期州政府的构建与治理效力研究 |
7 |
孙坚 |
公投视角下的苏格兰分离运动探析 |
8 |
忻怿 |
“让中国人同我们站在一条船上”——英国对华军售秘闻考(1973-1982) |
第七组 世界史乙组
会场:C区211报告厅
主持:何志龙;评议:胡舶 韩中义 黄达远
记录:李大伟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周厚琴 曹维安 |
斯拉夫人的族源及早期历史 |
2 |
宋永成 |
1948-1953年苏联全国性反犹运动举隅——以“医生案件”为中心 |
3 |
赵旭黎 |
俄国农村的“十月革命”及其影响——以村社与贫农委员会的博弈为中心的考察 |
4 |
霍文勇 |
古代两河流域万字符号研究 |
5 |
何志龙 |
中东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特征 |
6 |
龙国仁 |
哈萨克斯坦迁都与民族国家建构 |
7 |
黄达远 |
东方主义、东方学与知识秩序中的“中亚” |
8 |
Seevan Saeed |
The New Conflict in the Region between Three (NEO-Powers) |
9 |
韩中义 |
丝绸之路与多元文化结构考察 |
10 |
李如东 |
部落、城市与国家:基于伊本·赫勒敦论著的讨论 |
11 |
陈东杰 |
日本中亚政策的回顾与发展趋势分析 |
12 |
李大伟 |
西域古国可萨改宗犹太教考论 |
第八组 考古学组
会场:文汇楼A区111报告厅
主持:郭艳利;评议:张懋镕 曹玮 杨瑾
记录:张寅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胡保华 |
变革:夏商之际中原地区的文化互动 |
2 |
毕经纬 |
祛魅:商周青铜器的世俗化——以海岱地区为例 |
3 |
张寅 |
公元前1千纪新疆地区偏洞室墓葬形制的东传 |
4 |
郭艳利 |
秦墓出土的S形带状饰探析 |
5 |
徐涛 |
图像史料下的史实拓展——以《步辇图》为中心 |
6 |
朱君孝 |
浅谈考古发掘报告对遗迹遗物的描述格式 |
7 |
杨瑾 |
试论博物馆“丝绸之路”主题展览的叙事性——以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三项陈列展览奖为例 |
8 |
卜琳 |
基于用户视角的博物馆功能设计——博物馆交互技术运用与观众身份认知之间的平衡术 |
三、总结发言及闭幕式
时间:17:30—18:10
会场:文汇楼C段211学术报告厅
主持:李秉忠
议程:
1、小组总结汇报;
2、优秀年会论文颁奖
附:会务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何志龙 杜海斌
成员:程蕾 郭艳利 李秉忠 曹伟
(二)保障组
组长:曹伟
成员:王春阳 洪海安 张光伟 孙懿文 王欢 鲁旭萌
(三)秘书组
组长:李秉忠
成员:刘晓东 梁丽 齐耐心 鲍丹琼 于晚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