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术报告 > 文科 > 正文

文科

社会科学实证讲坛(第13期):大肠癌筛查策略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9-02-25 浏览:

    讲座人:黄至生

讲座时间:09:30-11:00

讲座日期:2019-02-26

地点:长安校区博物馆西附楼一层S101会议室

主办单位: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将根据根据国际准则和亚太共识声明,详细介绍大肠癌全球最新流行病学状况、筛查策略及其相关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大肠癌是造成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在全球范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疾病及医疗负担。目前,临床指南建议从50岁开始对其进行筛查,方法为每年一次的粪便免疫化学检查、每5年一次的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每10年一次的结肠镜检查。近期,出现了更多的筛查手段如CT结肠造影、粪便DNA检测、mRNA和蛋白质甲基化水平检测和胶囊内镜等。此外,也有研究报道粪便中的有核梭杆菌对大肠癌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筛查的生物标记物。这些筛查工具和手段各有利弊。基于个人风险的筛查策略既能应用于新的参与者,也可用于术后发现腺瘤的患者。未来,大肠癌筛查相关研究课题可以提高我们对其的认识,改善筛查在社会的实施,从而减轻大肠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担。

讲座人简介:

黄至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及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总监。他也兼任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国家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教授,并获礼任为中大运动科学及体育教育系教授,医院管理局家庭医学部荣誉顾问医生,家庭医学专科医生。香港护理专科学院、美国心脏科学院、欧洲心脏学学院、及英国公共卫生学院院士。

    现任医学界公职还包括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医学杂志总编辑、香港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拨款委员会主席、香港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健康促进委员会委员暨小组联席主席、香港政府基层医疗统筹署高血压及糖尿病框架召集人、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委员、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小组成员。其所在团队是“亚太地区大肠癌筛查”工作小组的成员,参与创建了亚太地区大肠癌筛查指南,并有丰富的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经验。他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香港人道年奖得主。现任香港再生会名誉主席、再生慈善基金荣誉主席、香港健康促进及教育协会董事等二十多个政府及非营利机构董事或荣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