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术报告 > 文科 > 正文

文科

太阳能人工光合成:人类实现太阳燃料生产之梦

发布时间:2019-07-05 浏览:

报告人:李灿 院士

讲座日期:2019-07-06

讲座时间:15:00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致知楼二段七层报告厅2712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座人简介:

李灿,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自2001年以来,主要致力于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60余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700余篇(总他引次数超过20000次)。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 B.V. Wiley出版系列中主编专著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0余件。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3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99年),国际催化奖(2004年,国际催化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四年一次,每次一人),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5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中国催化成就奖(2014),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全国十大科技人才奖(2016年), 日本光化学奖(2017年),以及中国光谱成就奖(2018年)等。

讲座简介:

雾霾笼罩、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极端气候频发等等都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科学技术领域最为关注的研究方向。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理想的能源。但如何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人类需求的能源形式则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太阳燃料)被认为是科学界“圣杯”式的难题。人工光合成师法自然光合作用,是生产太阳燃料的重要策略、也是人类保护地球家园、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志向高远、怀有科学梦想的青年学子们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