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术报告 > 文科 > 正文

文科

《天坛讲座》第20讲:韩国密敎历史中梵文瓦当的象征意义及其展开

发布时间:2018-06-20 浏览:

主讲人:韩国檀国大学严 基杓 教授

主持人:宗教研究中心 吕建福 教授

翻译人:韩国东国大学佛教研究院 郭磊 博士

时间:2018年6月24(周日)下午2:30—5:30点

地点: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主要内容:

梵文瓦当与密教的盛行一同发展开来,到了高丽后期因为受元佛教的影响而广泛传播。梵文瓦当从朝鲜初期开始而普遍流行,到了朝鲜后期在全国的寺院中大面积流行。根据地域、寺院、匠人等不同而制作多彩的梵文瓦。这种传统延续至今。纵观其发展过程可知,韩国的梵文瓦当在高丽时代是成立期, 朝鲜初期是发展期, 朝鲜后期是盛行期。 出现在高丽、朝鲜时代的梵文瓦当是因为当时的佛教徒们对于密教之梵文真言的信仰极度热衷,为了修行或者积功累德而雕刻梵文在各种佛教美术品上。高丽时代的梵字瓦当受到元代佛教的影响而开始发生变化,其理由是在密敎中梵文不仅是修行之方便,还是具有宗教的、神秘的、咒术的记号,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字。高丽、朝鲜时代出现的梵字瓦当从刻有一字的种子化开始而发展成为多字的梵文真言。

讲座人简介:

严基杓(EOM GIPYO),1968年生,文学博士,檀国大学教授,首尔特别市文化财委员会专门委员,韩国美术史学会涉外理事。1987——1996年韩国敎员大学校本科、硕士学习,2003年檀国大学史学科考古美术学专业毕业。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佛敎美术及文化史、石刻文物、密敎梵文及陀罗尼经幢调查,代表作有《韩国文化遗产图鉴》(1)(2)、《新罗高丽时代的石造浮屠》(学然出版社,2003年入选韩国文化观光部优秀学术著作)、韩国的幢竿以及幢竿支柱)》(学然出版社,2004年入选韩国文化观光部优秀学术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