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人:苏炜 教授
主持人:王启龙 教授
讲座时间:14:30 -- 16:20
讲座日期: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
地点:雁塔校区教学五楼5202教室
主办单位:外国语学院
主讲人简介:
苏炜,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批评家,现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曾任耶鲁东亚系中文部负责人。1977年参加高考,1978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赴美留学,获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1986年回国工作,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90年后定居美国。曾出版长篇小说多部,其中《米调》曾被评入“2004年中国最佳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集、学术随笔集;散文集多部等。
讲座内容:
从针尖掘井式的散点透视,到宏观微观的大海汪洋,西方的中国研究已经从“敦煌学”发展到“汉学”,再走到今天蔚为潮流大观的“中国学”。本讲题以漫谈漫议的方式,梳理了从西方“敦煌学”发展到“汉学”(Sinology),从狭义到广义的“汉学”演变脉络及其代表人物序列。特别指出了在上一世纪五十年代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冷战”背景下,在“汉学”向“中国学”(China Studies)发展转换的过程中,美国军方和CIA(中情局)出于美国国家战略的需要,在其中起到的微妙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以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为首的“中国学”拓荒者,如何摆脱以意识形态挂帅的“冷战思维”,走出“麦卡锡时代”的阴影,将“中国学”领上了具有健康学术品格和严格学术标准的正道,从而引领出“中国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新思新域层出、名家名作纷呈的全面繁荣的新时代。本文特别举出了几位以往容易被忽略,却在“汉学”向“中国学”发展、转换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最后,并举出《剑桥中国文学史》两卷本与《中国历代女作家选集:诗歌与评论》此二“巨著”,作为两座当今“中国学”新高峰,为本讲题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