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院长甘晖研究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讲座题目: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历史、机制与丝路文明发展
主讲人介绍: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环境演变化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源学会、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晚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化、史前文明演化与气候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研究,在Science、NCC、PNAS、ESR、SR、QSR、《中国科学》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80多篇,总引用10000多次,被SCI刊物引用8100多次,H指数47,获12项省部级科技奖(含一等奖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讲座提要:亚洲中部干旱区包括我国西部干旱区、蒙古高原、中亚五国,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的干旱区。这一区域也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文明和以两河流域的西亚文明交流的核心通道,历史上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一区域具有山盆结构的独特地貌格局,形成了全球较大的绿洲农业文明,区域气候主体受西风环流控制。报告先简要介绍全球温度变化基本情况和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然后系统梳理亚洲中部干旱区现代间冰期(全新世,最近一万年)降水变化的事实,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特征,理解气候变化可能对中西方文化技术交流的影响。报告后半部分讲解农业时代的跨大陆东西向交流、丝路文明发展,以及丝路文明发展与气候、环境变化间的关系。
主持人:曹小曙 教授
讲座时间:2018年12月27日下午14:30
讲座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一层西报告厅
主办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